
当水花在景谷大地肆意飞溅,250余名身着红色马甲及傣族服装的青年志愿者早已“加载”完毕——他们不是游戏里的“非玩家角色”,而是景谷傣历1387年采花泼水节现场最活跃的“真人NPC”:是体育赛事中精准执裁的“记分员”、非遗市集里行走的“文化解说员”、万人赶摆泼水场的“安全守护者”,更是晚会现场的“秩序维护者”。从晨光熹微到灯火阑珊,这群志愿者将传统节庆与现代文明相结合,让志愿红与水花白交织成景谷夏日最动人的色彩,助力“千景之谷·花朝水悦”主题节庆顺利开展。 

精准招募分组 构建全链条服务矩阵。为确保采花泼水节系列活动有序开展、顺利推进,切实做好活动志愿服务工作,充分展示景谷志愿者风采,传播弘扬志愿精神,营造喜庆、祥和的节日氛围。经过紧张的筹备,景谷精心组织、多方联动,向全县89家机关、企事业单位招募了250余名志愿者,组成体育赛事、场地保障、联络服务、礼仪服务、安全维稳及后勤保障等六大工作组。为提升服务效能,在活动开展前,各个工作组对志愿者开展了系统培训,涵盖傣族文化习俗、沟通礼仪及岗位实操演练等,确保了各项工作环节的有序衔接,为活动的圆满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 





青春力量涌动 细节服务传递温暖。在体育赛事组,志愿者们全程跟进第二届“金陀螺”挑战赛、第一届象脚鼓舞展演赛、主题晚会及景谷非遗、文创产品展示等特色活动,承担运动员对接、赛事计分、举牌引导、舞台协调及观众秩序维护等工作;在颁奖环节中,礼仪服务组志愿者身着傣族服饰以标准礼仪递送奖杯,让民族文化魅力在细节中绽放;在文体中心、非遗展演区等核心区域,场地保障组的志愿者积极劝阻可能引发安全隐患或破坏环境的行为,劝导并规范流动摊贩,用红色背影撑起幕后“硬核”保障;安保维稳组与公安民警协同作战,在重点入口、交通要道疏导人流车流,用红色警戒线守护狂欢安全线,确保数万名游客畅享“水的狂欢”;联络服务组积极对接参与活动嘉宾,成为传播民族文化的“流动名片”;后勤保障组则默默坚守幕后,统筹物资调配、餐饮供应、卫生清洁,确保一线服务“不掉链”。 





共筑文明底色 志愿精神点亮节庆。此次泼水采花节系列活动期间,志愿者们以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精神为指引,不仅承担基础服务,还主动参与文化传播。在非遗会客厅,志愿者为游客讲解景谷文创设计技能竞赛的文创产品以及象脚鼓、嘎光舞的历史;在非遗市集,他们协助手工艺人展示傣锦、傣陶制作技艺,推动非遗文化“活态传承”,让文化体验更有深度。 志愿者们纷纷表示,“能为家乡的节日出一份力,再累也值得!”连续几个小时的站立引导虽让双腿酸痛,但看到游客们在有序环境中尽情享受泼水乐趣,成就感油然而生。 “红衣马甲”的热情、傣族服装的文化韵味,共同交织成一曲温暖的志愿服务赞歌。他们用汗水书写担当,以微笑传递温暖,为景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力量,让“景谷温度”随水花洒向四方。下一步,景谷将继续深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,总结提炼“节庆+志愿”服务模式,推动志愿服务向常态化、品牌化延伸,为民族节庆与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持久动力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