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碧安乡:五“制”成拳,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!
来源:碧安乡 孔晓宏 时间:2024-11-12 阅读: |
近期,碧安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组织号召力强、群众基础好,齐心聚力干工作的优势,不断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整合社会管理资源,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模式,为新形势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。 构建“党委、政府、社会+资政”的统筹机制。牢牢把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“牛鼻子”,统筹党员干部职工、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学校、志愿者队伍、辖区企业等多方力量,依托聚集的社会资源,针对电信诈骗、矛盾纠纷化解等共性领域,开展广泛性宣传引导工作、针对道路交通、集镇治安、娱乐场所等重点领域开展红袖标专项排查整理工作,形成党组织“掌舵”、政法部门“擂鼓”、社会力量“划船”的工作格局。 构建“综治、司法、派出+行业”的运行机制。以政法工作联席会议为纽带,建立综治,派出,司法为核心,其他行业部门协作的“3+N”模式。实行行业包保,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和政法部门会商解决,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化解、平安建设、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、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、网格化管理,确保将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。 构建“村规、组规、民约+执行”的治理模式。一方面,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基层群众自治全过程各方面,在村(社区)治理、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、自我教育、自我监督,对村(社区)治理实现民事民议、民事民办、民事民管;将村(社区)建成守望相助、和合共生、美美与共的命运共同体。尊重群众主体意愿,推进议事协商程序化,提高村规民约执行力,将产业发展纳入村规民约范畴,让过去束手无策的“田边争、地头吵”的鸡毛蒜皮的小纠纷有规可依、有法可解。 构建“乡、村、组、行业+司法”的调解模式。制定矛盾纠纷四级调处工作机制。建立小矛盾纠纷由小组长或网格员调处、一般矛盾纠纷由村(社区)调解委员会依法调处、疑难纠纷由乡行业归口部门调处、行业归口调处不成功的归司法调处、大疑难矛盾纠纷由乡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处的工作机制。预防工作做在调解前,排查、调处、普法三同步,促使村组能动性及各行业部门的行业政策优势充分发挥。 构建“人防、物防、技防+网格”的包保模式。不断优化完善网格划分,共划分81个网格,配备219名网格员,强化村与村之间和村与组之间的管理职能,确保各网格员之间交流沟通渠道流畅,抓好网格化管理措施的落实。创建“红袖标”群防群治队伍,志愿承担街面巡逻、普法宣传、纠纷调解、交通劝导、治安预警、动物疫情、森林防火等特殊时期防控卡点值守等工作任务,解决防控面积大,警力少等难题,同时加强科技运用,实现集镇摄像头全方位、无死角覆盖,为集镇的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。实现警务前移、应急防控前移。 经过五“制”成拳的不断落地落实,碧安乡实现了近三年来无命案发生,集镇范围连续4年发案低于3起,2024年集镇范围实现零发案,各类刑事、民事案件大幅度减低,矛盾纠纷逐年递减,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,为碧安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基础。 |
本文来源:碧安乡 孔晓宏 |
上一篇:
无 下一篇: 【防灾减灾】景谷勐班:打好消防“组合拳”,筑牢人民“安全网” |
|